燕将曰“敬闻命矣!”因罢兵到读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
燕将曰:“敬闻命矣!”因罢兵到读而去。故解齐国之围,救百姓之死,仲连之说也。
注释
④意者:犹如“或者”。
译文
“所以为您考虑,不如停战休兵,保全战车、甲胄,回去报效燕王,燕王一定非常高兴。士民看见您,就如同见到父母一般,众人扬着手臂讨论您的丰功伟绩,于是您的功业就可以彰显。您对上可以辅佐孤立无援的国君,以控制群臣;对下可以养育百姓,以帮助游说之士。在天下之间改革政治,移风易俗,功名便可以建立。或者,您还可以抛弃燕国,不顾世俗,向东到齐国去。我可以请求齐王给您封地,可以像陶朱公范蠡、子贡一般的富有,世世代代享有诸侯的爵位,与齐国共存亡,这也是一种打算。这两种打算,都可以显扬名声,得到实惠,所以希望您能仔细考虑,慎重地选择其中的一种。
“而且我听说,专注于细枝末节的人,是做不出有威望的大事的;不能忍受小耻辱的人,是不能建立起荣誉和美名的。当初,管仲射杀齐桓公,射中了他的带钩,这是篡逆;他陪侍公子纠却不能与公子同殉难,这是怯懦;以后又带上脚镣手铐,这是身受耻辱。因为‘篡逆’、‘怯懦’、‘受辱’这三件事,山野村民都不与他交往,诸侯也不愿意用他为臣。如果管仲终身都穷困压抑,囚居而不出门,惭愧羞耻而不见人,那么,他这一辈子,也只能做一些丢人现眼、卑贱低下的事罢了。可是管仲虽兼有这样三件错事,但仍然掌握了齐国的大权,匡正天下,九合诸侯,帮助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,美名传于天下,光耀于邻国。曹沫原本是鲁国的将军,三战三败,还失地千里。如果曹沫当时永远不离开陈地,不去考虑以后,出战只求死战,而不知求生,就不免会做一个战败被擒的将领罢了。曹沫做一个战败被擒的将领,这不是勇敢;功业废弃,名声泯灭,后世更无人称颂,这也不是聪明之举。所以,曹沫不顾三战三败的耻辱,退而与鲁君合谋。齐桓公拥有天下,被诸侯朝拜。而曹沫只凭着一支宝剑,便在葵丘的会盟坛上挟持桓公,面不改色,义正辞严。三战三败所损失的土地,一时间完全收复,天下震动,诸侯惊骇,声威远播吴、楚,美名传于后世。象管仲、曹沫这两个人,并不是不能遵行小节,为小耻而死,他们认为身遭屠戮,与世长辞,功名不立,这并不是聪明之举。所以能去掉怨恨之心,成就了终身的功名;不顾些微之耻,建立了千载功业。因此,他们的功业都可以和禹、汤、文武三王争高下,名声与天地共存亡。希望您加以考虑!”
燕将说:“谨遵君命!”于是休战撤军而去。所以说,解除齐国之围,救民于水火的,靠的是鲁仲连这一番游说之辞啊!
战国策>>>
荆宣王问群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