阙庭庶子在宫中侍卫的公族及卿大夫的庶子因为其住在内外朝
(2)阙庭庶子:在宫中侍卫的公族及卿大夫的庶子,因为其住在内外朝与门庭之间,所以称为“阙庭庶子”。国:指城邑。萌:同“氓”,黎民,百姓。
有人问:那么,聚集贤良之士的办法是什么呢?墨子说:比如说想要聚集他们国家里善于射箭和驾车的人,一定要使他们富裕、使他们显贵、尊敬他们、赞誉他们,这样做之后,他们国家里善于射箭和驾车的人就会多起来。况且那些贤良之士又具有淳厚的德行,善辩的言谈,广博的学识呢!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,社稷的良佐啊!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裕、使他们显贵、尊敬他们、赞誉他们,然后全国的贤良之士也就可以多起来了。所以古代的圣王制定政令时说,不义的人不能让他富裕,不义的人不能让他显贵,不义的人不能给他信任,不义的人不使他接近。因此国中富贵的人听了,都私下里思量说,当初我所凭借的,是富贵,现在国君提拔仁义的人而不避贫贱,那么我不能不做仁义的事了。为国君所亲近的人听了,也私下思量说,当初我所凭借的是被亲近,现在国君提拔仁义的人而不避亲疏,那么我不能不做仁义的事了。在国君身边的人听了,也私下思量说,当初我所凭借的是处在国君身边,现在国君提拔仁义的人而不避远近,那么我不能不做仁义的事了。远离国君的人听了,也私下思量说,当初我远离国君,以为无所凭借,现在国君提拔仁义的人而不避远近,那么我不能不做仁义的事了。直到边疆郊外的臣子、宫中的侍卫、城中的民众、边境的百姓听了,也都争着做仁义的事。这个原因是什么呢?这是因为君主所凭借着驱使臣下的,只有尚贤一种方法;臣下用来侍奉君主的,也只有仁义一条途径。就好像有钱的人家,有很高的墙和很大的宫室,墙修得很完整了,墙上开一扇门,有盗贼进入,就关上他进来的那扇门再来搜他,盗贼就无从出去了。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,这是君主得到了用人的要领。
故古者圣王之为政,列德而尚贤。虽在农与工肆之人,有能则举之。高予之爵,重予之禄,任之以事,断予之令。曰:爵位不高,则民弗敬;蓄禄不厚,则民不信;政令不断,则民不畏。举三者授之贤者,非为贤赐也,欲其事之成。故当是时,以德就列,以官服事,以劳殿赏(1),量功而分禄。故官无常贵,而民无终贱。有能则举之,无能则下之。举公义,辟私怨,此若言之谓也。
(1)殿:评定。
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,依照德行给予位次,崇尚贤人。即使是农民或工匠中的人,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。封他很高的爵位,给他很重的俸禄,任用他来做事情,给他决断的权力。说如果爵位不高,那么人民就不敬重他;如果俸禄不重,那么人民就不会信任他;如果在理事时没有决断权,那么人民就不会畏惧他。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人,并不是要赏赐贤人,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。所以在那个时候,依德行来排列位次,按官职来处理政事,按照劳绩来决定赏赐,衡量功勋而分给俸禄。因此,官员并不永远富贵,平民也并不一直贫贱。有能力就提拔他,没有能力就罢免他。出以公心,抛开私怨,就是这个意思。
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(1),授之政,天下平。禹举益于阴方之中(2),授之政,九州成。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(3),授之政,其谋得。文王举闳夭、泰颠于罝罔之中(4),授之政,西土服。故当是时,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,莫不敬惧而施(5);虽在农与工肆之人,莫不竞劝而尚意(6)。故士者,所以为辅相承嗣也。故得士则谋不困,体不劳,名立而功成,美章而恶不生,则由得士也。是故子墨子言曰:得意,贤士不可不举;不得意,贤士不可不举。尚欲祖述尧、舜、禹、汤之道(7),将不可以不尚贤。夫尚贤者,政之本也。
(1)服泽之阳:服泽,古地名,即濩泽,在今山西。阳,山之南、水之北为阳。
(2)阴方:古地名,不详所在。
(3)汤举伊尹于庖(páo)厨之中:据说伊尹本是汤的奴隶,善于烹调,他用烹调的道理来说汤以治国之道,从而得到任用。庖厨,厨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