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昔赵鞅”以下二句指赵鞅从晋阳出兵以清君侧为名驱逐荀寅和士吉
“昔赵鞅”以下二句:指赵鞅从晋阳出兵,以清君侧为名,驱逐荀寅和士吉射。
等到灵帝驾崩,大将军何进,司隶校尉袁绍谋划着要诛杀宦官,而太后不允许,他们就私下召唤董卓带兵入朝,以胁迫太后。董卓得到征召,立即就上路了。并且上书说:“中常侍张让等人倚仗着皇帝的恩宠,扰乱天下。我听说舀起开水让它停止沸腾,不如去掉下面的柴火,刺破痈疮虽然疼痛,但要好于让它们不断侵入体内。过去赵鞅从晋阳出兵,以驱逐君主身边的恶人。现在我马上就敲响钟鼓赶往洛阳,请允许我捉拿张让等人,以清除奸诈淫秽之辈。”董卓还未赶到京城何进就失败了,虎贲中郎将袁术放火烧了南宫,想进一步向宦官发起进攻,而中常侍段珪等人则劫持了少帝及陈留王连夜逃往小平津。董卓远远望见着火,带着军队快速挺进,天未亮就赶到城西,听说少帝在北芒山,就前往恭迎。少帝突然看到董卓带兵前来,惊慌恐惧,涕泪交加。董卓和他说话,他无法应对;而和陈留王说话,他就谈到发生的祸乱。董卓认为陈留王更为贤能,而且是董太后所抚养的,董卓认为自己和董太后是同族中人,就有废掉少帝拥立陈留王的意向。
初,卓之入也,步骑不过三千,自嫌兵少,恐不为远近所服,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,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,以为西兵复至,洛中无知者。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,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,卓兵士大盛。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。因集议废立。百僚大会,卓乃奋首而言曰:“大者天地,其次君臣,所以为政。皇帝暗弱,不可以奉宗庙,为天下主。今欲依伊尹、霍光故事,更立陈留王,何如?”公卿以下莫敢对。卓又抗言曰:“昔霍光定策,延年案剑。有敢沮大议,皆以军法从之。”坐者震动。尚书卢植独曰:“昔太甲既立不明,昌邑罪过千余,故有废立之事。今上富于春秋,行无失德,非前事之比也。”卓大怒,罢坐。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,遂胁太后,策废少帝。曰:“皇帝在丧,无人子之心,威仪不类人君,今废为弘农王。”乃立陈留王,是为献帝。又议太后蹙迫永乐太后,至令忧死,逆妇姑之礼,无孝顺之节,迁于永安宫,遂以弑崩。
奋首:仰首。
伊尹、霍光故事:即废立帝王。商代太甲在位时,因破坏商汤立下的制度,被伊尹放逐,直到悔过后才被召回,恢复原位。西汉昭帝去世后无嗣,辅政大臣霍光等迎立昌邑王刘贺入继大统,但刘贺骄淫放纵,霍光于是与众大臣合议,以太后诏,废刘贺,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,是为汉宣帝。
抗言:高声而言。
“昔霍光”以下两句:霍光欲废掉刘贺,召集丞相商议,没有人敢发言。大司农田延年离席按剑呵斥道:“谁响应慢就把他斩了!”
“又议”以下两句:灵帝驾崩后,何后与弟何进专权,灵帝母董太后不愿其与己争权,何后遂与何进以董太后原系藩妃(桓帝无子嗣,灵帝为渎亭侯刘苌之子,桓帝崩后被迎立为帝),不宜久居宫中,合仍迁于河间安置,限日下即出国门,六月,何进暗使人鸩杀董后于河间驿庭,举柩回京,葬于文陵。太后指汉灵帝何皇后,少帝生母;永乐太后指董太后。蹙迫,逼迫。
当初,董卓进入洛阳时,步兵和骑兵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,自己感到兵力单薄,担心不能让远近的人折服,就每隔四五天让士兵趁天黑偷偷溜到城外附近扎营,第二天一早再大张旗鼓地返回洛阳,让人以为西边又有董卓的部队来到,洛阳城中没人知道这一实情。不久,何进以及弟弟何苗原先所统领的部队就都归附董卓,董卓又指派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,吞并了他的部队,董卓的军队因此变得十分强盛。他又暗示朝廷策免司空刘弘,而让自己顶替他的位置。顺势就召集百官来商议废立之事。百官聚集一堂,董卓就昂首挺胸大声说道:“天地为大,其次才是君臣,遵照这一次序才能治理国家。皇帝昏庸柔弱,无法供奉宗庙,成为天下之主。现在想依照过去伊尹、霍光的做法,改立陈留王为天子,大家看怎么样?”公卿以下的官员没人敢应答。董卓又高声说道:“过去霍光定下计策,延年手持刀剑辅助他。有谁敢阻挠大计的,都要按军法论处。”在座的人听了都震惊骚动。只有尚书卢植说:“过去太甲被立为天子却不贤明,昌邑王犯下千余条的罪过,所以才有废立之事。现在皇上年龄还小,行为又无失德之处,不能照过去的做法行事。”董卓大怒,离座而去。第二天又召集百官在崇德前殿集会,胁迫着太后,下策书废掉少帝,说:“皇帝还在服丧期间,却没有孝子之心,没有君王的威仪,现在把他废为弘农王。”然后就策立陈留王,这就是献帝。又让何太后逼迫折磨永乐太后,想让永乐太后忧郁而死,就说永乐太后违背婆媳的礼节,没有孝顺的美德,把她迁到永安宫,然后就把她杀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