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途坎坷,道路纵横,有哪一条是坦途?谁能指点迷津?
人各有志,命运不同,谁又能够逃避得了?我们又都负起了多少责任?
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。子路问曰: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孰为夫子?”植其杖而芸。子路拱而立。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明日,子路行,以告。子曰:“隐者也。”使子路反见之。至则行矣。子路曰:“不仕无义。长幼之节,不可废也;君臣之义,如之何其废之?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?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。”
子路跟从孔子游历而落在后面,遇见一个老人,拄着拐杖扛着锄草工具。
子路问:“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?”老人说:“四肢不劳动,五谷分不清,谁是你的老师?”老人把手杖插在地上除起草来,不再理睬他。子路拱手站立旁边。
老人留子路住宿,杀鸡煮黍,盛情款待,并让他的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。
第二天,子路继续赶路,将他所遇到的情形告诉了孔子。
孔子说:“隐士啊。”就命子路带路返回拜见。
孔子他们到那里时,老人及其儿子们已经离去了。
子路说:“一个有学问、有能力的人,不肯为国家、社会出力,不合乎大义。长幼之间的人伦节度(礼节)不可废弃。君臣之间的秩序、礼仪,又怎么能够轻易地弃置远避而不顾呢?只是为了洁身自好,却为什么要中伤败坏君臣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呢?君子为国家做事,是推行正道大义呀。道之所以不能施行,于此可知啊。”
朱子曰:“盖丈人之接子路甚倨,而子路益恭,丈人因见其二子焉,则于长幼之节,固知其不可废矣。故因其所明以晓之。仕所以行君臣之义,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。然谓之义,则事之可否,身之去就,亦自有不可苟者。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,亦非忘义以徇禄也。”
范氏曰:“隐者为高,故往而不反。仕者为通,故溺而不止。不与鸟兽同群,则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。此二者皆惑也,是以依乎中庸者为难。惟圣人不废君臣之义,而必以其正,所以或出或处而终不离于道也。”
杀鸡为黍飨远客